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精细化指导体系,需立足学校资源与学生需求,探索专业、差异、全程、系统的实践路径。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依托多年就业经验与“就业实习实训基地”,结合省及全国就业状况,形成针对性强、可操作的实施策略。
指导模式上,核心是开设专题职业发展训练营。学校聘请专业职业指导教师与企业专家授课,采用团体辅导、互动体验等适配学生心理习惯的培训方式,并按年级、专业设计差异化课程:低年级侧重职业认知与自我探索,明确发展方向;中年级聚焦职业技能提升与实践积累,强化专业与非专业能力;高年级注重求职技巧与就业渠道对接,助力顺利就业,实现全程化、精准化指导。
实践平台搭建关键在深化校企合作。学校与企业共建“就业实习实训基地”,为困难学生提供职业相关实践机会,使其在参与实际生产项目中发挥吃苦耐劳品质,获得成就感,提升实操能力与职业素养;企业专家深度参与教学,将行业前沿、岗位需求融入培训,实现“学用匹配”。
研究方法上,综合运用问卷、观察、谈话、个案、实验等手段:问卷掌握学生职业诉求、能力短板、心理状态;观察与谈话跟踪成长动态,调整策略;个案辅导解决重点学生个性化问题;实验法对比方案效果,优化体系,为指导提供科学依据。
此外,学校拓宽就业渠道、完善保障机制,通过培育就业市场、增设岗位、制定专项计划搭建平台,并引导企业履责,为困难毕业生提供公平机会,形成校、企、社协同育人格局,助力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本领、实现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