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公告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公告 >> 正文
新闻公告
当大学生恋爱动机与择偶标准问题及引导对策
作者:王玉卓 点击数: 时间:2020/06/25 20:22:29

在大学校园恋爱现象日益普遍的当下,部分大学生出现恋爱动机不纯、择偶标准偏狭的问题,既违背了爱情的本质内涵,也可能对其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。因此,亟需通过多方协同发力,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,走出情感认知误区。

当前大学生在恋爱动机与择偶标准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。其一,从众效应引发盲目恋爱。从众效应即“羊群效应”,指个体受周围人群行为影响而动摇自身判断的心理现象。在校园中,当身边同学频繁秀恩爱、出双入对时,部分大学生会因不甘孤独、害怕被孤立而产生恋爱冲动,相关调查显示,超过25%的大学生恋爱动机源于这种跟风心理,而非基于真挚的情感吸引。其二,贪慕虚荣扭曲恋爱认知。一些大学生将拥有恋爱对象视为炫耀的资本,认为这能证明自身魅力与能力,在同学间获得优越感;反之,若没有恋爱对象,则会自我否定,陷入“缺乏吸引力”的焦虑中,让爱情沦为满足虚荣心的工具。其三,功利心态导致择偶偏差。部分学生将金钱多少、权力大小作为择偶的核心标准,过分看重物质条件与社会地位,却忽视了对方的品德修养、责任意识等内在品质,使爱情蒙上功利色彩,难以构建长久稳定的情感关系。

针对上述问题,需从高校、家庭和学生个人三个层面形成引导合力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,应将健康恋爱观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,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。可通过开设婚恋心理学、情感伦理等课程,帮助大学生认清恋爱的本质,明确恋爱不是人生必选项,更不应成为从众、炫耀的载体。教育工作者需引导学生以真挚情感为择偶基础,强调恋爱应建立在相互欣赏、价值观契合的前提下,同时划定“不影响学业与个人发展”的底线,避免情感问题阻碍成长。此外,还可通过主题班会、心理咨询、优秀案例分享等形式,为学生提供情感困惑解答的平台,帮助其建立健康恋爱心理。

家长也应发挥重要引导作用,主动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,摒弃“过度干涉”或“放任不管”的极端态度。在日常生活中,家长应通过平等沟通的方式,向孩子传递正确的婚恋观念,分享成熟的情感经验,帮助其理性看待物质与爱情的关系,重视内在品质的价值。同时,引导孩子尊重自身感受,不被他人评价左右,既不因从众而盲目恋爱,也不因暂时无恋爱对象而自我否定。

大学生自身更需加强自我认知与反思,树立独立的价值判断。在恋爱决策前,认真审视自身动机,区分“真心喜欢”与“外界裹挟”;在择偶时,主动摒弃功利化标准,多关注对方的品德、责任感等内在特质,追求以情感共鸣、相互扶持为核心的恋爱关系。同时,应将学业与自我提升放在重要位置,明白优质的恋爱是彼此成就,而非相互消耗,通过完善自我构建健康的情感认知体系。


Copyright 2011 - 2012 www.bhcy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
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25320号